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载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专业文章,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读者对象:县及县以上医院皮肤科学专业医师,与皮肤科相关的学科人员。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9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202/R
邮发代号: 2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2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0-4963
- 国内刊号:32-1202/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期刊收录: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本刊主要刊载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专业文章,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读者对象:县及县以上医院皮肤科学专业医师,与皮肤科相关的学科人员。
1.投稿方式--本刊已实行网上投稿、审稿、收/投修稿及校对校样稿,请作者登录本刊网站,注册后投稿。注册信息务必真实准确,以便联系。投稿后本刊通过手机短信以及Email随时通知您稿件的处理进展情况,作者登录到投稿系统后,系统也会显示稿件所处的阶段。
2.修改稿--经审稿后拟刊用的稿件请按退修时提出的退修意见一一修改、复核。修改稿件时最好使用审阅格式,如果您不习惯使用审阅格式,请将修改处用红色做标记,这样编辑部可以很清楚知道您的稿件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修改稿通过投稿系统的收/投修改稿上传回编辑部,必要时在意见答复栏填写答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的意见。修改稿如超期(超过2个月)不能修回,应通知编辑部,否则视为自动撤稿处理。
3.校样稿—作者通过系统收到校样稿后,请仔细核实,并逐一回答编辑部提出的问题,对编辑部的意见给予答复。
4.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省、部级等课题,请在投稿时详细填写基金名称及编号,并在稿件首页脚注处注明,如“基金项目(课题):×××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并在邮寄版权转让协议时附上基金资助项目任务批准件的复印件,以便论文提前发表。论文如获奖也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及时寄至编辑部。
5.稿件不允许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投稿时须作者单位盖章同意并由所有作者签署亲笔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稿件经编辑部确定刊出后,在退修时作者将已经签署盖章的版权转让协议邮寄给编辑部,稿件发表后专有使用权归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所有,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有权以电子版、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未经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他处。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采用稿件可做文字修改和删节。
6. 作者需按系统上显示的版面费支付文章、彩色及黑白照片的版面费。作者可以通过网上支付系统自助缴纳版面费,也可以通过邮局等传统方式缴纳。文章发表后,编辑部将酌致稿酬,同时赠第1作者当期杂志1册。编辑部所发放的稿酬包括电子版、光盘版及各大数据库网上检索等所有稿酬,为一次性全部给付,以后不再支付。
7.投稿后,作者如欲再投其他刊物,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
临床皮肤科杂志影响因子
临床皮肤科杂志发文量
临床皮肤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
具有黑棘皮病表现的表皮痣2例
报告2例具有黑棘皮病表现的表皮痣.2例均为男性,16岁发病,皮损为黑棘皮病表现,但仅局限于单侧腹部和下肢,不超过人体正中线,持续存在而不累及黑棘皮病的其他好发部位.皮损分布与神经支配区域及皮纹线无明显相关性,而更符合沿Blaschko线走行的规律.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黑棘皮病.经维A酸类药物口服和外用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崔盘根;曹元华;林彤;贾虹;林麟 刊期: 2006- 11
-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
报告1例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患者女,40岁.双下肢斑疹、紫癜、结痂伴麻木疼痛5年,加重5个月.皮肤科检查:双小腿、足背散在褐黄色胡椒粉样色素沉着,部分呈环状分布.双踝内、外侧有可触及的紫癜、点状坏死、结痂、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浅层小血管栓塞,真皮深层中等大小动脉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伴管腔纤维蛋白样坏死.左侧腓肠神经组织病理:重度轴索性周围神经改变.该患者诊......
作者:陈利红;栾兴华;赵肖庆;徐思嘉;施若非;郑捷 刊期: 2017- 06
-
不剃发应用于非感染性头皮肿块术前备皮的临床研究
头皮肿块在临床较常见,多数需手术治疗.术前剃光头或局部剃发是常规的术前准备,目的是方便手术操作,减少感染.有文献报告剃发并不能减少感染机会,国外多采用局部剃发甚至不剃发[1-2].本研究观察非感染性头皮肿块术前备皮时不剃发对术中操作和切口愈合的影响,探讨不剃发应用于术前准备的可行性.......
作者:吴杰 刊期: 2015- 06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寻常性银屑病1例及文献复习
报告l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女,25岁.因面部红斑,伴乏力8个月,皮疹日晒后加重.既往患寻常性银屑病病史13年,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阳性(1:640),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诊断:①系统性红斑狼疮;②寻常性银屑病.......
作者:韩建文;田华;乌日娜 刊期: 2012- 06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及皮肤癌前病变疗效观察
特殊部位、惧怕手术及术后瘢痕的患者采用ALA-PDT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蔡梅;付萍;邓丹琪;谢红 刊期: 2009- 09
-
染料激光联合药物皮损内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观察
2003年3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皮损内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17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抗;陈勇军;刘巧;沈静;翟培明;姚小娟 刊期: 2008- 11
-
皮肤结核1例
皮肤结核是一种感染性慢性迁延性皮肤疾病,临床较少见,易误诊.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因肛周红斑1年,溃疡伴疼痛2个月于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肛周出现红斑,无明显不适,未予重视.后红斑渐扩大至骶尾部,表面潮湿.多次就诊诊断“肛周湿疹”,治疗效果不佳.近2个月部分皮损处形成糜烂、溃疡,伴少许分泌物,右侧臀部出现相同皮损,痒痛不适感明显,口服头孢类抗生素、中成......
作者:杨珍;夏颖;黄长征;陈思远 刊期: 2014- 10
-
细胞毒T细胞相关分子4与自身免疫
近年来研究发现,T细胞免疫反应状态是免疫刺激信号和免疫抑制信号间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存在于CD4和CD8细胞表面的细胞毒T细胞相关分子4(CTLA4)在维持T细胞自身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可以阻止自身反应性T细胞过度激活.本文就cTLA4来源、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自身免疫形成的关系作一简述.......
作者:郝飞 刊期: 2001- 05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严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引起(常见的是71型),发病年龄多在6岁以内,3岁以下多见.2003-2004年间我院共收治SSSS5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黄轲;杨李转;贾土妹;杨振存 刊期: 2005- 04
-
硫酸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疗效观察
为观察硫酸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对52例OLP患者用硫酸羟氯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40.4%,显效51.9%,无效率7.7%,有效率为92.3%.......
作者:李志民 刊期: 2002- 06
动态资讯More >
- 1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 2 维生素D受体与毛发疾病
- 3 紫癜型玫瑰糠疹1例
- 4 对多芬乳霜香块安全性和功能性的临床研究
- 5 肥大细胞瘤
- 6 白念珠菌胞壁甘露聚糖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白介素-12 mRNA表达的影响
- 7 嗜酸性脂膜炎
- 8 误诊为脓癣的二期梅毒1例
- 9 第四讲 皮肤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
- 10 RNP抗原及其抗体
- 11 寻常型天疱疮与细胞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
- 12 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 13 皮肤鳞状细胞癌p16、c-myc、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 14 1%喷昔洛韦乳膏治疗单纯疱疹30例疗效观察
- 15 瘢痕疙瘩一家系调查
- 16 寻常狼疮1例
- 17 苍白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 18 克银蜜膏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19 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1例
- 20 妊娠色素性分界线14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