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载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专业文章,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读者对象:县及县以上医院皮肤科学专业医师,与皮肤科相关的学科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9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202/R

邮发代号: 2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2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0-4963
  • 国内刊号:32-120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第7期文章
  • 大鼠实验性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血浆β-D-葡聚糖检测初报

    目的:评价血浆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方法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价值.方法:建立G试验方法定量检测血浆β-D-葡聚糖浓度.结果:在40只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大鼠动物模型(经内脏组织真菌培养证实为白念珠菌感染)中,血浆β-D-葡聚糖浓度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100%、100%和55.6%.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40......

    作者:廖军;郝飞;钟白玉;王莉;王鲁 刊期: 2003- 07

  • 四环素对新生隐球菌胞外磷脂酶作用的研究

    目的:比较四环素对自然生长条件下的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CZYD7)胞外磷脂酶的抑制作用;观察四环素对CZYD7毒力的影响.方法:在37℃温度下,用蛋黄平板法培养并测量菌株产生的沉淀圈大小,用沉淀圈比值(PZ值)比较磷脂酶活力的变化;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用菌落形成单位(cfu)及生存期比较菌株毒性的变化.结果:体外实验中,对照组与四环素不同浓度组的PZ值分别为0.387±0.039、0.479±0.0......

    作者:曹瑞华;温海;徐红;洪微;廖万清 刊期: 2003- 07

  • 细胞间黏附分子-3在特应性皮炎皮损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其中黏附分子在AD发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

    作者:任香玉;张丽萍;张民夫;任香善 刊期: 2003- 07

  • 股部冻疮3例

    冻疮是因长期暴露于寒冷环境引起的一种限局性炎性皮肤病,常发生于肢端,如手、足、耳、鼻尖等部位,发生于股部的冻疮较为少见.本文报道3例发生于股部的冻疮,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

    作者:褚小玲;狄梅 刊期: 2003- 07

  • 尿道炎后前列腺炎综合征352例病原体检测及治疗观察

    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以及非特异性尿道炎后前列腺炎综合征也逐年增多[1].2000年6月~2002年6月笔者诊治了352例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民;薛立纬;杨沙丽;王艳君 刊期: 2003- 07

  • 白癜风皮损黑素细胞HMB-45、酪氨酸酶及其相关蛋白1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研究白癜风白斑处黑素细胞分布及酪氨酸酶(TYR)等标记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对吸疱法所取白斑皮肤以免疫组化染色识别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和HMB-45,以Mias99彩色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图像分析阳性表达的强弱.结果:白斑处黑素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患者非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损处黑素细胞树突减少,平均为3.4个,低于对照组(......

    作者:谭城;朱文元;鲁严 刊期: 2003- 07

  • 从包皮龟头炎患者皮损处分离鉴定马拉色菌

    目的:了解马拉色菌属各菌种在包皮龟头炎皮损处的构成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患处取材直接镜检查见马拉色菌孢子和(或)菌丝的包皮龟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胶带法取材后分别接种在含菜子油的培养基及无放线菌酮的沙堡培养基分离菌种.依据生理生化和形态学特点及转种到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米粉吐温80琼脂培养结果鉴定出马拉色菌和(或)念珠菌.结果:81例患者中有57例(70.37%)培养并鉴定出马拉色菌(共60......

    作者:郭晓莉;冉玉平;熊琳;代亚琳 刊期: 2003- 07

  • 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在银屑病皮损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

    银屑病是一种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过度增生为特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细胞因子促进了KC的增生,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KC具有抑制生长作用.......

    作者:高春芳;顾军;郑茂荣;杜华;黄方 刊期: 2003- 07

  • 银屑病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RFLP),以及流式细胞仪对112例无血缘关系的银屑病患者和108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VDR基因型进行分析,并对其外周血NK、CD3、CD4、CD8细胞进行测定.结果: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的VDR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有明显不同,纯合子AA、杂合......

    作者:朱慧琴;吴瑞勤;陈玲娣;谢匡成;朱光斗 刊期: 2003- 07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并发损害与其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中产生的并发损害及与其剂量的相关性.方法:用SLICC/ACRDamageIndex测量SLE活动及其治疗产生的损害,用Cox比例风险模式分析SLE损害同累积剂量、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冲击治疗的相对危险度.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冠状动脉疾病和白内障与泼尼松累积量相关,无菌性骨坏死和脑血管意外与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相关,慢性认知障碍与冲击治疗相......

    作者:杨庆永;廖元兴;杨慧兰;王宗发;安胜利 刊期: 2003-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