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载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专业文章,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读者对象:县及县以上医院皮肤科学专业医师,与皮肤科相关的学科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9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202/R

邮发代号: 2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2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0-4963
  • 国内刊号:32-120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第1期文章
  • 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中喹诺酮类耐药株的筛选及其耐药基因的研究

    目的:从临床分离的解脲脲原体中筛选出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株,了解耐药株发生的比率,并研究耐药株中喹诺酮抗性决定区域(QRDR)出现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采用药敏试剂盒及96孔微量培养基稀释法收集解脲脲原体的喹诺酮耐药株,PCR扩增阳性标本测序后比较基因变异情况.结果:从104株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中筛选出10株耐药株,测序结果显示有7株QRDR的gyrA基因片段中309位均出现了A→G点变异,导致相应......

    作者:许阳;骆丹;孙蔚斌;缪旭;陈希平 刊期: 2005- 01

  • 90Sr-90Y敷贴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跖疣病程较长,病灶较厚,多合并有胼胝.目前多采用局部涂药、冷冻、激光和手术等常规方法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复发率高[1].笔者对65例跖疣患者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社教;郑向红;冯娟毅;屈伟;宋厂义;何长武 刊期: 2005- 01

  • 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维A酸霜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维A酸霜治疗扁平疣,并与单用其中一种方法治疗扁平疣进行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翟庆 刊期: 2005- 01

  • 碳素光治疗阴囊溃疡7例临床疗效观察

    2004年1-6月笔者采用碳素光谱治疗机照射治疗7例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阴囊溃疡患者,取得了良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苏敬泽;范敏;苏禧;罗绍淼 刊期: 2005- 01

  • 氨苯砜联合转移因子治疗颜面粟粒性狼疮20例

    近来笔者应用氨苯砜(DDS)联合转移因子治疗20例颜面粟粒性狼疮(LMF)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国英;郑凤兰;胡亚红;张西克;高顺强 刊期: 2005- 01

  • 腰椎椎管置管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头痛、呕吐2个月余,于2003年2月15日入住我院.患者曾于1998年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长期口服泼尼松15mg/d治疗.入院后体格检查:T37.1℃,P88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16.0/10.7kPa).颈稍有抵抗,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血、粪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脑脊液检查查到隐球菌,脑脊液隐球菌计数为54×106/L,隐球......

    作者:杨阳;汪晓军;潘炜华;温海 刊期: 2005- 01

  • 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皮肤病,除了皮损外,还有神经痛,而且年龄越大疼痛越严重.笔者采用氢溴酸高乌甲素(一种非成瘾性镇痛药)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敏;周淑华;高昱;杨磊;黄殿芳 刊期: 2005- 01

  • 天然IgM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天然IgM指健康个体血清内存在的IgM型抗体,其可与多个自身抗原以多反应性的方式结合.天然IgM对免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具有独特的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介导凋亡细胞的清除、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密切相关.在自身免疫、异体排斥、过敏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天然IgM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文综述了天然IgM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天然IgM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付萌;刘玉峰 刊期: 2005- 01

  • 甲变色

    分析发生甲变色的可能因素:系统性疾病、皮肤病、系统和局部用药、应用美容制品及某些习惯等.甲变色发生在甲半月,多是内部因素引起,甲变色如与远端甲皱襞相一致,则以外因为主.五颜六色的甲颜色改变给临床医师提供了正确诊断的线索.......

    作者: 刊期: 2005- 01

  • 多发性皮脂腺痣

    患者男,40岁.主诉:双手指、双下肢皮肤散在疣状增生性斑块20余年.现病史:20余年前双下肢胫前及手、足背皮肤开始出现点状赘生物,表面光滑,皮损表面呈青灰色.有轻度瘙痒,随着年龄增长皮损也不断增大,呈疣状斑块.......

    作者:祝向东;李俊君;杨梅;马纪周 刊期: 200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