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载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专业文章,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读者对象:县及县以上医院皮肤科学专业医师,与皮肤科相关的学科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9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202/R

邮发代号: 2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2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0-4963
  • 国内刊号:32-120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年第12期文章
  • 面部光线性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18岁.因面部多发紫红色斑疹4个月,于2013年10月25日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曝晒后于额部出现绿豆大红色丘疹,后丘疹逐渐扩大,并蔓延至面部其他部位,皮疹紫红色,边缘色浅略隆起,中心稍萎缩,无明显不适.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真菌感染,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未见明显疗效.......

    作者:刘靖华;王红梅 刊期: 2014- 12

  • 乳房外湿疹样癌1例

    患者男,75岁.因阴囊红斑、鳞屑伴瘙痒10余年,累及阴茎、腹股沟、阴阜,伴破溃、渗液及出血半年,于2009年2月1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出现数个直径0.5~2.5cm的红斑及斑片,表面覆有少许细小鳞屑,伴明显瘙痒,曾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阴囊湿疹”,给予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病情曾明显好转,但无法完全治愈,常常反复发作.半年前皮损开始迅速扩展,逐渐累及阴茎、腹股沟、......

    作者:龚石;刘巧 刊期: 2014- 12

  • 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治疗进展

    寻常痤疮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其遗留的凹陷性瘢痕作为一种损容性皮肤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从组织填充、化学剥脱、激光治疗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近况,并提出了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未来治疗的展望.......

    作者:皮超;王鸿健;梁瑜珩;蒋艳;陈晓莉;高鹃 刊期: 2014- 12

  • 先天性秃发/少毛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先天性秃发/少毛症是一组罕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脱发疾病.临床表现为先天性毛发局限或弥漫性缺失或稀少,头皮活检可发现毛囊稀少或缺如,毛球部萎缩.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包括APCDD1、RPL21、CDSN、U2HR、KRT74、KRT71、LPAR6、HR及LIPH等.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先天性秃发发病机制的研究、治疗及产前诊断提供参考和重要依据.......

    作者:宋闯;范卫新 刊期: 2014- 12

  • 孢子丝菌病病原学及治疗研究进展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皮下真菌感染性疾病,过去认为孢子丝菌病是由单一菌种即申克孢子丝菌引起,但申克孢子丝菌是多个同形种构成的复合体,新的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孢子丝菌病病原体除了狭义的申克孢子丝菌外,还包括巴西孢子丝菌、球形孢子丝菌、墨西哥孢子丝菌和卢艾里孢子丝菌.该文针对孢子丝菌病致病菌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评价及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宇;聂振华 刊期: 2014- 12

  • 经典型神经鞘瘤

    患者女,43岁.主诉:左手示指丘疹3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示指第二指指关节桡侧缘出现一米粒大肤色丘疹,质地柔软,无自觉症状,此后丘疹逐渐增至绿豆大.为明确诊断,患者于2013年9月10日来我科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

    作者:唐海燕;郑文豪;阎衡;刁庆春 刊期: 2014- 12

  • 皮肤磨削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恩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皮肤磨削术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鲍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经组织病理诊断为鲍恩病的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先进行肿瘤皮损的皮肤磨削术,术后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溶液封包,5h后给予红光照射,波长635nm,能量密度为100J/cm2,照射20min.14d后待创面愈合进行第2次,1周后进行第3次,3次为一个疗程,于1、2、3、6周及半年观察患者病灶局部反应.对......

    作者:羊剑秋 刊期: 201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