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载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专业文章,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读者对象:县及县以上医院皮肤科学专业医师,与皮肤科相关的学科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9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202/R

邮发代号: 2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2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0-4963
  • 国内刊号:32-120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年第4期文章
  • 布洛芬混悬液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hypersensitivitysyndrom,DIHS)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DIHS主要由别嘌醇、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少数药物引起,曾有布洛芬引起DIHS的报道,而由布洛芬混悬液所致患者尚未发现有文献报道.布洛芬混悬液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粒细胞减少症、高热惊厥等.笔者收治了1例由布洛芬混悬液所致的DIHS,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廷猛;王鑫;陈雪路;张荣嘎;荣光辉 刊期: 2016- 04

  • 多发性小汗腺汗囊瘤Robinson型1例

    小汗腺汗囊瘤又称汗腺囊腺瘤(eccrinecystadenoma)或汗管扩张症(syringoectasia),好发于成人面部,系小汗腺真皮内导管扩张而致的良性肿瘤[1].临床上较少见,笔者近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74岁.面部透明、淡蓝色小丘疹7年,反复发作.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透明、淡蓝色类似假水疱样囊性小丘疹,夏重冬轻,自诉日晒后皮疹增多,无瘙痒等自觉症状,处阴凉环......

    作者:饶朗;王晓华;蔡碧姗;禹欢欢;陈永锋 刊期: 2016- 04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报告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63岁.双下肢多发红斑、皮下结节半年余.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及皮下脂肪小到中等大血管内可见大量的形态大小较为一致的肿瘤细胞,瘤细胞体积较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血管内肿瘤细胞CD20、CD79a、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MUM1)阳性,CD2、CD3、CD4、CD8、CD30、CD56、穿孔素、颗粒酶、T细胞内抗原(TIA......

    作者:刘宇;王雷;廖文俊;王刚 刊期: 2016- 04

  • 重症眶周蜂窝织炎1例

    1病历摘要患儿男,14岁.因双眼睑红肿伴疼痛、发热2d就诊.患儿2d前右侧眼睑及眶周皮肤红肿疼痛,迅速累及对侧,眼睑出现破溃,伴发热,高T40℃.红肿区域逐渐扩大至面部、颈部及胸部皮肤.睁眼困难,视物清楚,自觉恶心,否认呕吐.患儿自述发病前右眼眶下方皮肤有一疖肿,曾抓挠挤压.否认特殊食物、药物服用史,否认患处皮肤特殊接触史.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及遗传病史.......

    作者:彭洋;陈喜雪 刊期: 2016- 04

  • 并发下肢巨大溃疡的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及家系调查

    报告1例并发巨大溃疡的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并对其家系进行调查.患者男,22岁.7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红斑,伴烧灼样疼痛,运动或局部温度升高时症状明显,赤足接触地板、吹风扇或凉水浸泡后可缓解,1年前患者因使用冰水长时间浸泡后出现双下肢肿胀和巨大溃疡.患者家族中先后有25人出现类似疾病.结合其临床发病特点和家族史,诊断为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

    作者:李巧飞;彭学标;于娜莎;曾抗 刊期: 2016- 04

  • 痤疮与皮肤屏障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痤疮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损伤程度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一些治疗痤疮药物、物理治疗方法造成了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损伤,导致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皮肤屏障修复治疗应成为皮肤科医师在制定痤疮治疗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忽视皮肤屏障修复治疗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医生和患者对治疗方案都没有信心.恢复皮肤屏障的重要手段是医学护肤品的应用,理想的外用皮肤屏障修复剂含有湿润剂、脂质及......

    作者:陶诗沁;金城 刊期: 2016- 04

  • 前额纤维化性秃发的特征及治疗

    前额纤维化性秃发(FFA)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淋巴细胞性瘢痕性秃发,由Kossard在1994年首先提出,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为:额颞部发际线后退和眉毛脱落,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所以开始将该病命名为绝经期后女性前额纤维化性秃发.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发现非绝经期妇女以及男性也出现这种脱发,不仅在前额部,枕部及眉毛、胡须等部位也出现这种瘢痕性秃发.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将其命名为前额纤维化性秃发.FF......

    作者:吴园琴;范卫新 刊期: 2016- 04

  • 皮肤及系统性浆细胞增多症

    患者男,45岁.主诉:右侧臀部褐色斑疹3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臀部出现数个黄豆大褐色斑疹,逐渐增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增大并融合,遂于2014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饮食、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内科疾病及家族中相关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

    作者:张欢;储召娓;耿松梅 刊期: 2016- 04

  • 良性及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良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TC/MPTC)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例良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TC),1例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MPTC)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PTC均发生于头部,1例MPTC发生于下颌部,临床上4例患者均表现为头面部肤色或暗红色结节.组织病理上PTC表现为外毛根鞘型角化的囊肿形成多小叶结构.MPTC往往生长较......

    作者:巴伟;杨怡;王文娟;赵文斌;李承新 刊期: 2016- 04

  • 小汗腺汗孔癌

    患者女,78岁.主诉:右足踝外侧黑色肿物30年,破溃不愈3个月.现病史:患者自诉30年前右踝外侧出现一孤立的绿豆大的黑色丘疹,稍突出于皮面,期间皮损轻度瘙痒,反复搔抓、出血、结痂,未予诊治.3个月前皮损无明显诱因剧烈瘙痒,搔抓后表面破溃、出血、糜烂、不愈合.多家医院诊断为“皮肤感染”予口服及外用抗生素治疗,皮损未见好转且逐渐增大,红肿持续加重,于2014年4月22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既往史及家......

    作者:芦洁;刘洁;方凯;刘跃华 刊期: 201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