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载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专业文章,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读者对象:县及县以上医院皮肤科学专业医师,与皮肤科相关的学科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9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202/R

邮发代号: 2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2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皮肤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0-4963
  • 国内刊号:32-120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第9期文章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肤并可扩展至皮下组织的局限性低度恶性的纤维肉瘤,临床少见.我科收治1例成年女性胸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亮;唐桦;尹红玲;李吉;陈翔;谢红付 刊期: 2006- 09

  • 抗人毛乳头细胞造血干细胞016基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人毛乳头细胞造血干细胞(HSPC)016基因功能序列,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PCR技术从pcDNA3.1(+)/HSPC016中扩增出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酶切回收目的片段连接至表达载体pET-28a(+).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工程菌E.coli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对目的蛋白N-端氨基酸测序鉴定后免疫日......

    作者:邹锋;郝飞;宋志强;易勇;翟志芳;邹全明;叶庆佾 刊期: 2006- 09

  • 白癜风复色区黑素细胞特异性抗原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白癜风复色区黑素细胞分布及gp100、酪氨酸酶(TYR)等抗原的表达.方法:对白癜风患者复色区皮肤活检的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染色识别gp100、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1和TRP-2,以HPIAS-1000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系统定量分析阳性表达的强弱.结果:色素脱失斑处未见活性黑素细胞,复色区黑素细胞数目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色素脱失斑内岛状复色区皮肤......

    作者:陈江;涂彩霞;王大光;朱文元 刊期: 2006- 09

  • 白念珠菌胞壁甘露聚糖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白介素-12 mRNA表达的影响

    念珠菌胞壁中的甘露聚糖是一种糖蛋白复合物,目前尚无标准品,且发现不同方法制备的甘露聚糖的免疫活性有差异[1-3].本文旨在探讨采用一种络合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AB)分离的白念珠菌胞壁甘露聚糖对脂多糖(LPS)诱导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白介素(IL)-12mRNA表达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CTAB甘露聚糖在抗念珠菌感染Th......

    作者:李岷;陈青;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 刊期: 2006- 09

  • 中国X连锁型先天性角化不良家系基因突变的研究

    X连锁型先天性角化不良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网状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黏膜白斑、甲营养不良三联症,是由编码角化不良蛋白(dyskerin)的DKC1基因突变所致.DKC1基因位于Xq28,长1.5kb,基因高度保守.......

    作者:朱铁山;王宝玺;唐历华;左亚刚;刘芳;马东来;闫言 刊期: 2006- 09

  • 晕痣8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晕痣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0例晕痣患者(共92个晕痣)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18±3)岁,2例患者有家族史,62例并发白癜风,69例患者只发生1个晕痣.在92个晕痣中,躯干部62个,其中背部32个;痣周围色素脱失斑呈椭圆形的58个,呈圆形的32个;痣表面皮肤色素有脱失的35个.28个晕痣切除后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其中交界痣3例,混合痣4例,皮内痣21例.结论:大部分晕......

    作者:常建民;鲍迎秋;傅裕 刊期: 2006- 09

  • 茄病镰刀菌皮肤致病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镰刀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植物.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当有外伤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引起感染.镰刀菌感染患者中70%有皮肤累及,常见致病菌种是茄病镰刀菌,其次是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1].目前国内外均无实验性皮肤镰刀菌病动物模型,鉴于现今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建立该病的动物模型以对该菌的皮肤致病性进行研究.......

    作者:李娅娣;杨秀敏;王毓新 刊期: 2006- 09

  •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是近年来认识到的一种皮肤T细胞淋巴瘤,儿童多见,主要累及面部和四肢,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水疱、结痂和坏死,可伴有高热、肝脾大等全身症状.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有关.组织病理显示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和脂膜.该文报告1例该病患者.......

    作者:渠涛;王宝玺;马东来;方凯 刊期: 2006- 09

  • 氨苯砜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氨苯砜(DD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DD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在服用DDS21~40d后起病,以皮损或发热为首发症状,都伴有皮肤或巩膜黄染;均有浅表淋巴结增大,6例有肝大,3例脾大;3例有胸腔或腹腔积液;血常规示6例嗜酸性粒细胞升高,2例出现异形淋巴细胞,3例单核细胞增多;8例均有肝功能异常和贫血.结论:DD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皮损、黄疸、淋巴结增......

    作者:许庆芳;黄怀球;朱国兴;赖维;陆春;顾有守 刊期: 2006- 09

  • 维A酸类药物联合苦参素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22例临床观察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是由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组织所致,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困难.我科于2004年2月-2005年5月,应用阿维A胶囊口服,0.1%维A酸霜外用和肌内注射苦参素(商品名:沙赛普特)治疗22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尚元元;丁文清 刊期: 2006- 09